第525章:林黛玉究竟有何魅力
这里,有一个问题,特别说明一下,就是有关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年龄问题,过去一直说是九岁,或者十岁。依据无非是文中这句“奉侍汤药,守丧尽礼”。父母亡,需守孝三年,是广为人知的。林黛玉母亲去世时,六七岁,再加守孝三年,就必是九岁,十岁。我觉得这样说,是猜测,不实,可信度不高。
文中写的明白,贾雨村在林黛玉五岁时授课,又一载,林黛玉母亲去世。恰贾雨村遇到冷子兴跟张如圭,说到朝廷起用旧员,于是找林如海帮忙入都,顺路带林黛玉到贾府。这是证据之一。再有,林黛玉入贾府,初见宝玉时,贾宝玉问林黛玉“可曾读书时”林黛玉说:“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此处,林黛玉讲的明明白白,只上了一年学。也就是贾雨村教学的这一年。这是证据二。
两者相比,哪个更靠谱,一目了然。何况,古人重男轻女,男子算家人,女子算外人。三年守孝,主要针对男子,而非女子。女子守多久,恐怕并不严格,视情况而守。再有,林如海家庭情况特殊,他是盐官,要经常外出,老不着家,断不会为守死礼,扔下六七岁的林黛玉一个女孩儿在家里孤孤单单守孝。
一个仙女般的女孩子,遭遇这样的人情冷暖,咋能不令人唏嘘感叹。再加上林黛玉自己说的:“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想想,真是多灾多难!咋能不叫人同情!
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的第三个魅力,是她的性格上的天然纯真。
这一点,始于她童年的际遇,“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又于去岁亡了,虽有几房姬妾,奈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
由于这种特殊的家庭情况,夫妻俩对林黛玉十分的溺爱,这么小的孩子,再加上她自吃饭起,便开始吃药,活着尚且不易!估计并没有把封建社会如何做一个女人的道理,认认真真的讲给她,更别说强化她去尊从了。之后,母亲就去世了,然后就寄住到了贾府,又受到贾母的溺爱。
正是这样的人生际遇,使林黛玉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浸染,让她保持了天然纯真的天性。这样,当她突然进入贾府那个封建思想弥漫到角角落落,封建地位森严,封建道德充斥的环境里时,就自然时时处处感觉格格不入。感到压抑,感到孤独,感到无助。而她的言行举止,常常因为不能完全完全控制住纯真天性的自然流露,做事说话的风格自然就与别人不同,也自然就成了别人眼里的异类。
所以,她常常黯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