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下注(一)
”
时砚简短地应了一句:“我暂时没有成亲的打算。”
时老太爷怒了,手中拐杖重重地杵了一下,发出咚地一声响:“王家是幽州大户,有十几家绸缎庄,养着几百个绣娘。和我们时家门当户对。梦怡是你嫡亲舅家表妹,生得好容貌好身段,自小就会算账管理内宅。”
“这样的好姑娘,你有什么不满意的。给我立刻去提亲!”
时砚道:“我没说表妹不好。我暂时没有成亲的打算。”
时老太爷气地,扬起拐杖就打:“混账东西!别以为我看不出你那点心思!我告诉你,你趁早死了这份心。”
拐杖高高扬起,轻轻落下。
就这么一个独苗,打小骑在头上薅头发揪胡须,做祖父的怕孙子不顺手,乐呵呵的将头凑过去。这么娇惯着养大,像眼珠子一般,哪里舍得真打。
时砚动也不动,硬是挨了几下。
就这,时老太爷还是恼得很,扔了拐杖,破口大骂:“你这个混账!我早就教导过你,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先顾着自己身体。我动手了,你就不会躲不会跑吗?我在气头上下手没个轻重,打伤你怎么办?”
时砚一脸诚恳:“我忤逆不孝,不听祖父的话。祖父教训我一顿是应该的。岂能避让。”
然后上前,扶着气咻咻的时老太爷坐下,从茶壶里倒了一盏温热的茶水,送到手边。
时老太爷喝了一盏茶,被哄了一通,怒气消了大半。
不过,时老太爷还是坚持己见,丝毫不肯松口。
时砚也不正面顶撞争辩,一边敷衍糊弄,一边准备了大批物资,带了几十个人,再次去了裴家村。
此时,正是收冬麦的时候。
裴家村开垦出的荒田里,稀疏的麦秆上挂着略显干瘪的麦穗。数十个精壮男子挥舞着镰刀,卖力地收割冬麦。
时砚遥遥看着这一群精壮男子,若有所思:“这都是北平军的人。”
心腹随从董大郎探头张望,然后低声提醒:“不全是。那边的二十多个身体瘦弱,应该不是军爷,倒像是流民。”
敬朝税赋和徭役太重,北方边境经常打仗,逃进燕山里的流民隐户不在少数。有的落草为寇做了山匪,有的下山投奔大户。时家有万倾良田需要耕种,招纳了许多流民。
董大郎跟在自家主子身边,见惯流民,一眼就认了出来。
时砚略一点头:“裴六姑娘志向不小。”
在田里卖力气的军爷们,早就留意到了时砚一行人
时家运粮的马车都是特制的,宽大结实。一辆接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