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大明之后的改革
“说得轻巧,谁知道背地里咋倒腾?”
人群里,精瘦的汉子抱着胳膊,斜着眼,嘴里嘟囔。
他叫孙二,是村里出了名的刺头,往日偷鸡摸狗,对谁都疑三分。
“这位大哥问得好!”
徐白海不知何时已站在人群后,声音温和又坚定。
他分开人群走到台阶前,目光扫过孙二和众人。
“光看榜、查仓,还不够,今日起,凡有粮食需从公仓调运他处,无论是送去磨坊,还是调拨他村周转,运粮车启程时,在场乡亲,只要愿意,便可自荐一人,随车押送。”
“一路亲眼看着粮车到地方,亲眼看着粮食入库,押送之人,由咱老百姓共推,公家管饭。”
此言一出,人群炸开了锅。
能亲自跟着粮车走?
亲眼看着粮食入库?
这可比看榜、查仓实在。
头一趟押粮的任务,是往三十里外河边的官办大磨坊送麦。
运粮的牛车在公仓门口套好,麻袋捆扎得结实。
负责选人的村老目光在人群里逡巡。
少年李二狗,一个爹娘早逝,吃百家饭长大的半大小子,猛地从人堆里挤出来,小脸涨得通红。
“我去,我跑得快,眼也贼,我爹娘没福气......我就想看看,这大伙儿的粮,是不是真能一粒不差地变成白面。”
到底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在一片默许的目光中,李二狗攀上了粮车高高的麻袋堆顶,稳稳坐下,严肃的着拉车的黄牛和赶车的民部红袍军差役。
牛车吱呀吱呀,碾过村路,缓缓前行。
李二狗坐在粮堆上,腰杆挺得笔直,警惕的目光扫视着道路两侧的田野和偶尔经过的路人。汗水顺着他黝黑的脖颈流下,在粗布褂子上洇开深色的痕迹,他却浑然不觉。
押粮的差役几次想跟他搭话,都被他那副全神贯注、生人勿近的戒备模样堵了回去,终于只是摇头失笑。
到了磨坊,卸粮入库的场面不小,毕竟不是只有他们村。
磨坊的司库拿着账本,指挥着苦力搬运。
李二狗跳下车,机警的紧跟着每一袋从车上卸下的粮食,眼睛死死盯着司库在账册上勾画的。
直到最后一袋麦子被扛进磨坊那巨大的、弥漫着粉尘的库房,司库在交接文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指印,李二狗紧绷的小脸才骤然松弛下来,长长吐出一口气。
回程的路上,他依旧坐在空荡荡的牛车上,却咧嘴笑着。
也头一次兴奋的对着赶车的差役开口,一遍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