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首页

第七十六章 做局(3)

子讲明所想。

“左相国进宫请罪一事,奴婢是觉得可疑的,奴婢也不知对与否,总觉得这像是左相国刻意所为。”

李忠低垂着脑袋,说着时,眉头微蹙起来,“这段时日的朝野间所起风波,说是受边榷员额竞拍一事而起,可背后还有不少不为人知的。”

“这个势到今下,仅是依奴婢愚见,是依旧扑朔迷离的,很多动向是不明朗的。”

“可偏偏在这种态势下,左相国进宫觐见,上来就来这一出,奴婢想了又想,实在想不到,左相国为何要这样做。”

楚凌听后嘴角微扬,自己身边的大太监,政治嗅觉就是敏锐。

对此,楚凌很欣慰。

要是连这点嗅觉都没有,那楚凌就要考虑,御前服侍的人该换换了。

抛开徐黜今日觐见不谈,就此前引发的种种,其实是藏有很多线头的,除了追寻暗桩细作,查出贪官污吏,还有藏在背后的一众利己派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正统朝开启了一次更迭。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道理通俗易懂。

想要做事,就必须有人去做才行。

在过去数年间,从楚凌决意不藏拙,要主动出来聚拢皇权,大虞中枢层面,就一直在进行更迭,除了一批孙黎提供的人选,楚凌看重的人选,最标志的事件,其实是那场科考,为此有一批批人被查被抓,甚至被杀,这都是在腾位置。

但正统朝的更迭,不能只涉及中枢,更应涉及地方。

而楚凌出于种种考虑,仅是在局势推到了,针对京畿道,针对北疆诸道府县,还是部分,进行了清理与更替。

可这在楚凌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单单是试行商税谋改,边榷重整,养廉银等少数大计,这就需要在地方多地开花,只有涉及到的地方多了,政策谋改的优势才能体现出现。

这事儿说是容易,可做起来极难。

毕竟地方与地方间,情况是不一样的。

为此该怎么做?

就是把值得信任的人,提拔到该去的位置,只有这些人坐稳了,那么与之相对的事,才能见到真正的成效。

围绕上述种种背景下,这股势头还不能太急,要一点点的来,即便是更迭,也要逐步的进行。

楚凌要的是地方安稳。

跟北虏打那一仗,本质就是这点。

要是这点都没有确保好,岂不与先前做的背道相驰了?

这就不符合大战略了。

牵扯到国朝层面,有些事就不是急能解决的,该缓就要缓,这是根据形势调整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