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铁血帝国

首页

第二百一十一章:逆转!丘吉尔的眼泪(二十七)

放、国际联盟……诸如此类的狗屎,鬼扯什么要靠这些东西来对抗中华帝国与东亚联盟的“王道主义”。

对付那些异类,只能靠铁与血!

丘吉尔停下脚步,漫不经心地遥望城堡前以翠绿树林为背景的,洛可可风格的花圃、雕塑、喷泉、水池……

前途是光明的,路程则注定是漫长的:一次所罗门海战对中华帝国造成的创伤简直微不足道;一个阿拉斯战役也远远不足以动摇德意志帝国的根基;打垮奥斯曼帝国虽然意义重大,对中德这两部庞大战争机器的运作却几乎构不成实质影响;俄国依然无法摆脱中德优势力量的战略夹击;意大利人则早早地在伊宗佐河畔与阿尔卑斯山麓耗光了锐气……

大家都在期待美国,期待美国庞大的工业力量与丰富的人力物力,尽快转化为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带领它疲惫不堪的西欧盟友一举压倒中德联盟。

然而美国人也有自己的问题:夏威夷的屈辱,西海岸的现实威胁,西南太平洋的的微妙局势,都不可避免地牵制着美国的决策层,令其无法专注于“首先制服中欧强国集团”的协约国集团总战略。

这个时候,正需要那个男人钢铁般的意志来中止无意义的辩论,推动协约各国集中意志与力量来执行既定的总战略,更需要他设法引导各国继续坚持业已取得重大成果的间接路线策略:以奥斯曼帝国的崩溃为契机,紧接着制服实力较弱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再从几个方向围攻和制服奥匈帝国,进而突入德意志帝国最为薄弱的巴伐利亚下腹部――这才是真正理xing而睿智的胜利之路!

可惜,那个男人――现任陆军大臣基钦纳元帅――此时正身处开往摩尔曼斯克的“伯明翰”号巡洋舰上,他肩负重任,将代表英法美意四国,与俄国大本营签订新的军事协定,将这台庞大而危机四伏的“欧洲压路机”更牢固地绑定在协约国战车上。

“温斯顿,你在这里干什么。”

丘吉尔一回身,只见首相劳合-乔治手攥几张纸片急匆匆地朝自己走来。

“又来了什么好消息。”

“一个好消息,三个坏消息。”

劳合-乔治面sè严峻,不像在开玩笑。

丘吉尔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接过电文迅速浏览起来。

“安卡拉方面发出求和通电……预料之中。”

“亚丁湾发现东亚军大舰队,我亚丁保护地与法属索马里海岸同时遭到敌军炮击和登陆……这说明东亚联合舰队主力还在印度洋,澳洲方面的我军还有时间集结兵力、巩固阵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