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封闭海参崴
第二战队司令官王洛功上校率领,大半夜黑灯瞎火的,跑到这人生地不熟的海面上来,目的只有一个――在海参崴港外布雷。
自9月9ri白天联合舰队在海参崴港外与俄太平洋分舰队主力交手之后,联合舰队司令官林泰曾中将意识到俄国分舰队训练有素、调度得当、进退有序、与岸炮配合紧密,并非轻率浮夸、不堪一击之军,将俄国分舰队诱到远海歼灭之的计划已难以实现,只有采取措施将俄国分舰队封死在港内,才是上策。而水雷封锁,正是此次港口封闭作战的主要手段之一。
水雷是海军古老的武器,中国早在宋元时期就发明了以香火为引信的延时水雷和以炭火盆为引信的触发水雷,采用机械触发装置的水雷则首先应用于1740-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时的安特卫普围攻作战。亚俄战争时期,双方主要使用自动定深电液触发锚雷。它由雷体和雷锚两部分组成,雷体通常呈球形,通常涂有黑漆,不易被发现。雷体下部是炸药室,装有一百到三百公斤的梯恩梯炸药和电雷管,上部是空的,使雷体具有一定的浮力。雷体上有五个角,叫触角,触角内装有发电装置,并由电线连接到电雷管上,当舰体在水中触碰到雷体上的触角时,发电装置产生电荷,引爆电雷管,从而引起炸药爆炸,水雷爆炸中心与舰体的距离非常近,被称为接触爆炸。锚雷爆炸的能量很大,它以强大的压力波冲击舰壳,压力波超过舰壳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时,舰壳就破裂,舰体进水,其破坏半径一般为5-6米。中小型舰船如碰上一个两个水雷,往往当场沉没,即使大型舰船触上水雷,若被炸的部位过于关键,恐怕也难自保。为了保证雷体在不同海深的情况下自动地布设在预定的深度上,雷锚装有自动定深装置,一般视所布海区状况设定在2到10米深度上。当时双方的大部分军舰上都安装有布雷装置,但普通军舰上能够携带的水雷数量有限,在布置大面积水雷场时效果不好,故双方都建造了少量专业布雷舰,开战前,俄太平洋舰队拥有两艘布雷舰(又称驱逐巡洋舰)“叶尼塞河”号和“阿穆尔河”号,可一次携带和布设一百二十枚水雷,华军则拥有三艘布雷巡洋舰“枭龙”、“蛟龙”、“青龙”,可一次携带和布设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枚水雷。
这天晚上,王洛功上校率领的布雷舰队共携带有二百九十枚水雷,计划在海参崴港以东六到七海里外布设一个长方形的雷区,在此之前的11和12ri两天,各有一支布雷舰队在离港口更近一些的地方布下了两处雷场,共三百四十六枚。然而,为这支舰队官兵所不知的是